close

許多的投資人都將擴廠視為利多的表現,畢竟一間公司決定擴廠一定有原因,不是產能不足以供應現有需求,就是看好未來市場規模會持續擴展,但是現實真的是這樣順利美好嗎?

太醫為醫材廠,主要的產品為密閉式抽痰管,密閉式抽痰管的市占率為全球第二,算是醫材廠的龍頭之一。太醫在2015年年初宣布新廠動工,2016年初新廠完工,在2016年中時各新聞媒體開始有下面的利多發表,顯示營收將從20億倍增到40億。

 

然而兩年過去了,太醫不但未如媒體報導的一飛沖天,股價還一路破底,如果當時聽信媒體報導就貿然入場的朋友,正好買在近年最高點,到2018年6月股價腰斬50%,而這兩年還正好是台股大漲2000多點的大多頭。

 

看到營收即將倍增,相信許多看好醫療產業的朋友也都蠢蠢欲動,不諱言的我自己也很動心,但是不論任何消息,還是必須回歸基本面來檢視,先從營收開始看起,理論上來說,供不應求的月營收顯示應該是營收節節上升,就算是產能已開到緊繃,月營收最起碼也應該是高檔持平的狀態。看看下面是當時太醫的月營收,3月份開始就到達營收高峰,之後便是一路衰退,不太像是產能供不應求的狀況。

再看到太醫現金流量表的部分,雖然太醫每年營業現金流都能穩定帶來3億多的現金,但仍不足以應付每年1.65億的股利及總額15億左右的遷廠費用,也因此太醫在2016年舉借長短期債款總額約5億,當然舉債不是不好,如果能帶來更多的營收及更高的現金流那就是成功的舉債,但以太醫的情況來看舉債並未帶來更好的效益,另外太醫近年每年的淨現金流都為負數,這也不是一個優良的公司應有的現象。

最後看到太醫的利潤比率,折舊是在2017Q2開始計入,但在2016Q2太醫的利潤比率就開始下降,當然匯率的影響是有的,但我相信這麼大幅度的下降絕對不光只是匯率的問題。

 

下次當看到有擴廠或增產的利多消息時,還是先檢視月營收,營收如果如預期的增加再檢視折舊、利潤比率、現金流量表等數據,真的都有不錯的成績後再入場是比較保險的做法,下面是太醫最新的月營收數據,看來要等到年營收40億還有得等呢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van 的頭像
    Evan

    Evan的股票投資紀錄

    Ev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