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投資回顧
2017年台灣加權指數從一月初的9200點漲到12月底10600點左右,如單純以指數漲幅來看漲幅約15.2%,0050的價格從72漲到82,整年的報酬率約為14%,相信對絕大部分朋友來說2017年是個豐收的一年,回顧我自己的2017投資狀況,總資產報酬率含股息為20%,下面簡單分享一下主要買賣的標的、報酬率及買進賣出理由:
勝一:報酬率 29%
買進原因:連三季毛利率、營益率、稅後淨利率大幅上升,月營收雖衰退但EPS反而增加,公司財務體質良好且本益比低
賣出原因:轉入資金至原相
其實以勝一的股性來說,可以把它當作定存概念股長期持有的,而以賣出時的價格來說,也還算是便宜價格,如果不是因為原相,我會留著當作主要的股息收入,當然現在的價格已經偏高,後續如公司體質未變,價格又合適,我會擇機買入當作長期的主要持股。
玉晶光:52%
買進原因:單月盈餘轉虧為盈,利潤比率皆轉為正數,投機型買股
賣出原因:單月盈餘只有0.24,不如預期
投資有時候做對的事情結果不一定是對的,做錯的事情說不定結果反而是對的,玉晶光就是這樣的狀況,當時公布的1月盈餘只有0.24,單月盈餘大大的不如預期,這就是我賣出的原因,而我也錯過了後續3倍的漲幅,現在想想可惜嗎?當然會覺得可惜,不過當初就是以投機為原則買進,因此只要狀況不如預期當然就是賣出。不過事後檢討雖然賣出是正確的,但是賣出的策略應該可以再改進,譬如當時應該是先減碼而不要出清,可先賣出一半獲利了結,剩下一半持股觀察後續盈餘,如果公司業績真的衰退,也有一半利潤已入袋,但如果只是一時的小震盪,這樣的佈局仍然可以吃到後面主升段的漲幅。
群聯:13%
買進原因:月營收長期年增率為正數,利潤比率及EPS穩定,好公司遇到壞消息(假帳風波),本益比偏低
賣出原因:連兩月月營收年增率轉為負數
老實說我到現在還不知道當初為何將群聯賣掉,也許是因為兩個月的月營收年增率轉為負數,但是以當時群聯的成長狀況來看應該還是等到財報出來再做定奪的,畢竟以一間長期營收獲利向上的公司來說,一兩個月的年增率轉為負數,且還是個位數,實在不能表示業績遇到了狀況。
原相:24%
買進原因:月營收年增率連續6個月以上為正數,利潤比率及EPS連三季大幅成長
賣出原因:研判大盤回檔機率增加,
目前我還有重新買入原相持股,留到後面現有持股部分再討論。
其他:晶采、崑鼎、百略
晶采報酬率5%,崑鼎百略打平。
檢討2017年的投資,有幾個缺點應該再改進:
1.選擇股時對個股財報的要求要再嚴格(如崑鼎短期借支部分)
2.選股時成交量部分也應避開交易量小的股票(如百略)
3.季報經營績效及獲利能力良好的公司,如月營收出現小震盪應再給予時間觀察,以免錯失後續主升段的漲幅(如群聯、原相、玉晶光)。
4.買進、賣出、不動、加碼、減碼等操作布局的時機要再多考量
現有持股分析:
第一金:
沒什麼好說的,繼續持有作為長期定存股,12月雖認列慶富呆帳42.2億元,但全年EPS仍有1.27,預計明年可配息1.2左右。
生達:
12月營收是糟糕的2.66億,年增率是-22.68%,今天(1/10)股價也因此反應下跌4.88%,但生達的定位為定存股,因此除非後續財報及營收有更糟糕的數據出現,否則維持只買不賣的長期持有策略。
原相:
12月營收是4.13億,年增率為3.44%,作為成長股的營收是不及格的,也因此這幾天股價馬上從151跌到128,重跌了約15%,12月營收年增率雖只有3.44%但整年的營收年增率為17.98%,明年如能維持今年營收及營益率,那麼2018年的業績應該還是能維持6塊錢左右的水準,後續需再等17年第四季及18年1、2月業績出來後再決定持有還是賣出。
2017年台灣股市雖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,但是從股王大立光2017年11月開始到現在約38%的跌幅來看,大盤2018年回檔的可能性似乎也增加不少,也許2018年手頭上除了長期持有的股票之外,其他短期買賣的股票都該開始進行減碼了,下次再來探討台股現在的位置及2018年大盤回檔的可能性。